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象征着光荣与梦想的火炬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同步开启传递征程。深圳大学三位师生校友作为火炬手参加火炬传递,共同诠释了拼搏与创新精神。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担任第48棒火炬手。作为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毛军发长期从事高速电路互联与射频电子封装研究,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多项国家级重要科技奖项,科研成果丰硕。
毛军发说,能够担任十五运会火炬手,他深感自豪:“火炬传递的不仅是体育精神,更是我们追求卓越、勇于突破的信念。体育与教育一样,都在为城市发展和国家未来注入蓬勃活力。”
毛军发表示,十五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充分展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大动能与无限潜力。他期待这场体育盛会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运动热情,彰显深圳与大湾区的创新活力与开放包容。
“深圳大学既是这场盛事的参与者,也是服务者。我们有近百名师生校友作为运动员、裁判员参赛,也有众多青年志愿者投身赛会服务。”毛军发表示,深圳大学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体教融合,弘扬拼搏精神;同时,深大将自觉肩负起高水平大学的责任,聚焦科学前沿与区域发展所需,力争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将我们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切实转化为推动大湾区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本次深圳站火炬传递共有50组火炬手参与,当中还有两位深大人的身影。

深圳第45棒“志愿者火炬手”方阵领跑火炬手,是国家级运动健将、深圳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李秋实。李秋实曾在第十三届全运会青年组摘得50米、100米蛙泳双料冠军,并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的两个项目进入全国前八,拥有27枚省级比赛金牌,两次被授予“运动健将”称号。这一次,她从赛场上的拼搏者,转为火炬传递的奔跑者与幕后的服务者。“与以往作为选手参赛不同,今年的十五运会,我同时肩负起火炬手与赛会闭幕式志愿者的双重使命,感到无比光荣与幸运。”李秋实说,“传递火炬时,看到两侧穿着‘小海豚’服装的志愿者同学全程为我们护航,那一刻我深深感到,我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所有默默付出的志愿者。”

深圳第34棒主火炬手为深圳大学2016届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陈佩娜,她是里约奥运会女子帆板亚军、世界帆板锦标赛女子帆板冠军、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
十五运会深圳赛区火炬传递活动在莲花山公园启动,于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收火,全程展现了深圳“开放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的发展历程与城市特色。路线采用“三站联程・山海连城”的创新设计,全长45公里,巧妙呼应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的发展历程。传递过程以“改革之路·勇”“开放之路·闯”“创新之路·融”三大主题层层展开。毛军发、李秋实所在的志愿者火炬手方阵均在第三段“创新之路·融”主题部分进行火炬传递,这正与深圳大学的基因不谋而合——创新,是深大与生俱来的血脉,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誓言。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深圳大学共派出132名志愿者。志愿者们前期参与火炬全流程演练,并于11月1日-2日分别在启动仪式、收火仪式、火炬手酒店、火炬传递点位、沿途展演、媒体协助等岗位进行服务。深圳大学共有3838名志愿者服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党委宣传部 王若琳 王姣 部分来源于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