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9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2025“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总决赛在山东大学圆满落幕。本次大赛规模与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吸引了来自全球20个国家、300余所高校的4.5万余名学生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深圳大学代表队在首次设立的“一带一路”国际竞赛赛道(针对非中国籍本科生)中表现抢眼,由医学部培养的两支国际学生团队双双斩获最高奖项——全国金奖(该国际赛道全国金奖仅5项),充分展示了深圳大学在国际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厚实力与卓越成效。
本届大赛由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办,是其前身“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升级更名后的首届赛事,并被正式纳入国家级A类赛事体系。总决赛汇聚了来自10个国家、200余所高校的820余个项目团队,4000余名师生及200余位评审专家,其中半数以上专家为各类国家级人才。大赛聚焦医学前沿与临床需求,设有基础临床、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药学中医药学、交叉学科等多个学科赛道,以及高职高专赛道和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竞赛赛道。

图1 “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深圳大学参赛队伍
“一带一路”国际竞赛(The 2025 China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 Medical Innovation Competition)专为国外医学本科生设立,要求参赛者围绕解决医学问题或阐释医学现象,在“实验设计”或“创新研究”类别中展示其原创性的课外研究成果。该赛道共收到103个项目进入总决赛,竞争异常激烈。深圳大学此次夺金的两个项目均来自在深大进行毕业设计的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Al-Farabi Kazakh National University,QS排名166)本科生和深圳大学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在Yeltokova Damira同学负责的项目(Mechanism of LGT-ET Mediated DNA Repair Inhibition Combined with PARP Inhibitors Agains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和Kazanbassov Temirkhan同学负责的项目(The mechanism and its anti-tumor roles of mitotic DNA damage-induced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中,学生们展现了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流利的国际交流能力。他们的工作分别在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彭斌与Shokatayeva Dina老师、助理教授侯文雅与Kistaubayeva Aida老师等组成的中哈导师历时8个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是国际科研合作与协同育人的新尝试。

图2 两支队伍在答辩现场
深圳大学医学部长期以来积极响应并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的倡议,高度重视国际学生的培养与学术交流。近五年来,已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沿线国家的一流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暑期短期国际交流、中哈联合科研项目、夏令营、冬令营以及接收外方本科生来深进行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内涵。
附:2025“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总决赛深圳大学获奖名单
序号 |
获奖 级别 |
作品分组 |
项目名称 |
学生成员 |
指导老师 |
1 |
金奖 |
国际赛道 |
Mechanism of LGT-ET Mediated DNA Repair Inhibition Combined with PARP Inhibitors Agains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
Damira Yeltokova Yaohui Peng(彭耀辉) Hao Chen(陈浩) Timur Kerimov Gulsaya Askar |
Bin Peng (彭斌) Dina Shokatayeva |
2 |
金奖 |
国际赛道 |
The mechanism and its anti-tumor roles of mitotic DNA damage-induced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 |
Temirkhan Kazanbassov Chuting Tao(陶楚亭) Shuyu Ji(计舒语) MiraDavlet Amina Davletcharova |
Wenya Hou (侯文雅) Aida Kistaubayeva |
本次两支队伍在顶级国家级赛事中双双折桂,是深圳大学国际化战略、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有力证明,也是服务中哈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与科技交流合作的新尝试。此次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深圳大学在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