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宣传部主办

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史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9-03-18

3月16日,由深圳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同信息中心承办的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史座谈会在我校南区理工楼L3召开。深圳大学副校长徐晨,我校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陈国良,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许卓群教授以及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回顾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历程,讨论《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史》的编撰工作。

徐晨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也是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的第六十三年,中国计算机教育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将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史汇编成册,对凝聚前辈学人的学术思想、教育思想,为中国科技事业终生奋斗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将是中国计算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随后,他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我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2017年我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国内高校第一;据ESI最新数据显示,我校国际排名上升35位,包括计算机科学在内的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五。

“有些经验值得总结,有些事情值得记录,希望编撰一部有温度、有深度的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理工事业部副主任张龙充分肯定历代学人对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做出的开创与开拓之功。他希望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史的汇编,不是冷冰冰的资料呈现,要挖掘相关人物的情感,梳理出计算机教育的方法、规律与共识,将发展史编成精品。

在座谈会环节,多位专家围绕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史的汇编作了发言。从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设立与发展、八十年代教育部教指委及有关文件的引领,陈国良院士详细梳理了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重大时间节点、关键事件与人物。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指出,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与中国计算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密切联系,具有中国特色。北京大学许卓群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学习苏联模式,过于注重知识学习而非思维培养,建议将发展史的编撰重心放在改革开放后。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蒋宗礼从专业培养、教材编写、课程建设、社会普及等方面回顾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他认为民间协会、地方组织的贡献不能忽视。北京联合大学谭浩强教授将计算机教育的面向对象分为计算机专业学生、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社会人群三类,他认为计算机教育也应关注大众层面和生活应用,让广大人群兴趣盎然地进入计算机的天地。

与会专家还就计算机教育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专业在计算机教育发展中的地位等问题展开研讨。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