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在科技楼二号报告厅召开。国务院参事、原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作了“我们的文化何以自信、自觉、自强”的专题辅导报告。我校党委书记刘洪一,党委副书记陶一桃、范志刚,副校长徐晨、李永华,各基层党委书记、副书记以及各学院(部)班子成员、各直属教研教辅单位、机关各部室正副职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学习会。

学习会之前,举办了深圳大学客座教授聘任仪式。仪式由范志刚副书记主持。范志刚简要介绍了王京生的学术成就。王京生参事是著名文化学者,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研究成果,同时也在国内多所著名大学担任兼职教授。王京生参事在2013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孔子奖章”,以表彰其多年来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流动理论研究,实现城市文化跨越发展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刘洪一书记代表深圳大学为王京生参事颁发了深圳大学客座教授聘书。

随后,王京生参事向深圳大学赠送个人理论著作,刘洪一书记代表学校接受赠书。


讲座中,王京生参事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三个维度出发,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深圳文化建设历程,对文化流动、文化权利、文化主权、四型文化等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入解析。他首先解析了“文化沙漠说”和文化积淀论的误区,立足文化流动论提出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他从五个层面批驳了“文化积淀论”的误区。他认为确立文化自信是深圳文化发展的逻辑起点,也决定我们文化建设的眼光和格局,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接着,王京生参事从文化权利和文化主权出发,结合深圳的实践提出文化自觉问题。他认为,文化主权是国家和民族集体拥有的文化权利,是国家、民族尊严和文化认同的依归,是国家主权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内核。“深圳是维护我国文化主权的重镇和窗口,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特区发展的时代担当,也是深圳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他还追溯了深圳学派的形成过程,“学者的荣耀就是城市的荣耀,树起深圳学派这面旗帜,就是要激励深圳学人为自己的学术梦想而努力,昭示这座城市尊重学人,尊重学术创作成果。”

最后,王京生参事从“四型文化”,即创新型文化、智慧型文化、包容型文化和力量型文化出发,提出文化自强的实践路径。他认为,“力量是创新、智慧、包容三者的综合,是衡量这三者的价值尺度和标准,最终融合为血性,构成了力量型文化。”

刘洪一总结道,王京生参事长期在深圳市重要岗位担任文化工作,为深圳市的文化事业倾注了心力,从音乐影视工程,到深圳学派的提出,从深圳十大观念的评选到都市文明的建设,王京生参事都是其中重要的策划者和推动者。他广博的理论学养,以及对深圳文化实践的长期推动,让本次报告内容厚重、富有启发、感染力强。王京生参事在文化理论上具有重要建树,其中关于文化流动的要素分析,关于文化权利的内涵解构等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尤其是,“京生参事将文化基础理论、与文化政策规划和文化创新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对深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刘洪一说,作为特区大学,深圳大学十分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推出《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提出大学文化、立德树人等十大工程,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王京生参事报告既加深了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的理解,也对深入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纲要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