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深大讲坛”第三十讲在办公楼201举行。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为深大师生带来题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讲座。
俞可平以当下备受关注的城管问题为切入口,他说,群众埋怨城管暴力执法,城管抱怨收入太低、工作得不到理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均得不到保障,双方均有不满。这种“城管式困境”是党的执政存在局部治理危机的表现。类似的问题还有教育、医疗、信访、公共卫生等等。俞可平认为这是治理的问题,而非体制的问题。因此,中共新一届领导人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的重要理论创新。他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开放35年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是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理论标志,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面临的问题的主动回应,是化解现存局部公共治理危机的根本途径。由统治转向治理,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势。
俞可平说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冲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只有打破陈规,才能实现改革;既要继承传统治国理政的优秀经验,又要学习借鉴外国优秀了公共治理经验;要加强顶层设计,总结地方改革创新的经验;要坚决破除官本位,即权力本位价值观,建立民主、自由、平等、法制、公正的价值观。
讲座还涉及到统治与治理的区别、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等问题。讲座最后,俞可平与听众就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军队国家化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问题进行讨论。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