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深圳大学在粤海校区校友广场举办全国重点生源中学校长交流研讨会。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与来自云南、四川、宁夏、辽宁、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广西、福建、安徽等12个省份共78所中学的中学校长、教师代表共聚一堂,以“共话双高衔接,同育时代英才”为题,共同探讨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和高中衔接联动、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深圳大学招生办公室、医学部、心理学院、人文学院、体育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高等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教授及学校各省招生组的学院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李清泉在致辞中回顾了深大42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深圳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伴随深圳改革开放的步伐,秉持“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从零起步实现“逆袭”,走出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地方高校路径,全力向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他表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学和大学共同的初心使命,各中学持续向深圳大学输送大量优秀学子,如“源头活水”般促进深圳大学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深圳大学一直致力于贯通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积极顺应新高考改革趋势,主动深入中学一线,不断探索与中学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院士进中学”“名师进中学”“中学校长论坛”“中学班主任研讨会”“中学生研学营”等活动,与中学紧密互动,每年有上万名中学生走进深大校园和实验室交流,超千名深大老师前往中学开展教学分享,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李清泉表示,希望深圳大学与各中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同频共振,打破壁垒,构建紧密教育共同体,助力学生更好成长,实现大学与中学的有效衔接和协同育人,共同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
深圳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朱玲燕作《深圳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主题报告,介绍深圳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和成果。深圳大学构建科研链、产业链、创新链、国际链“四链协同”育人体系,以“敢想敢干、披荆斩棘、奋勇争先”的氛围,注重为学生提供资源平台,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经济学院教授米旭明作《城市发展逻辑与大学的选择》专题讲座,通过阐释城市发展与大学选择之间的紧密联系,展望深圳这座城市以及深圳大学的未来发展潜力。


在“双高衔接”座谈交流会上,深圳大学与各中学校长及教师代表围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衔接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课程设置、人才选拔、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交流经验、分享见解。

研讨会后,各中学嘉宾还参观了深大粤海校区、丽湖校区以及腾讯滨海大厦等,在丽湖校区,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彭小刚副教授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主题讲座。
(党委宣传部 记者 李路宜 贺雯 孔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