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宣传部主办

荔园创业人物:我国呼气诊断技术开创者马永健教授

发布时间:2021-10-18

    作为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深圳大学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重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前沿科学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关注可能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技术项目,及时主动为科研团队提供一系列辅导,搭建平台、疏通渠道,为成果转化创造条件。38年来,深圳大学培养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我校马永健便是经学校批准并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成为第一个响应国务院号召申请离岗创业的教师。作为本土培养的核物理博士,马永健拥有两项医学呼气诊断方面的世界级原创技术,并成功将其研发的医疗设备出口多个国家。

马永健教授团队是中国最早研究呼气诊断疾病的技术团队,25年来专注于通过呼气诊断疾病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在中国食药监局批准注册的4类呼气诊断无创医疗产品中的3类都是他带领的研发团队率先研制成功的。他们开创性地将核素标记技术应用于医学呼气诊断领域,拥有中国第一个呼气诊断方面的发明专利并成功研制了第一个呼气诊断药盒产品;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呼气试验产品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成为中国本土风险投资最早成功变现退出的经典案列,被收录于成思危主编的《风险投资在中国》)。马永健原创研发的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及配套测试仪器主要用于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具有无创、高效、辐射小、无交叉感染、成本低等多重优势,使国内至今无需进口同类产品,反而多个国家进口了我国的此项高科技产品。截至2020年,累计销售收入超100亿元、新增利税超40亿元,已有超过10亿人次使用。由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原,该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及配套测试仪器的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胃癌的发病率,实现了防患于未然,减轻病患痛苦,大幅减少医疗支出,产生重大社会效益。

在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及配套测试仪器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得成功后,马永健把从该产品获得的经济收益全部投入到从0到1突破的红细胞寿命测定呼气试验仪研发上并再次获得成功,并创立了深圳市先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仪器拥有完全自主核心技术,拥有专利30余项,其中PCT专利三项已在美国、俄罗斯、日本及多个欧洲主要国家获得授权,作为国际上第一台能精准测定红细胞寿命的医疗仪器,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创新医疗器械,改变了以往检测红细胞寿命时具有放射性风险、耗时长(约1个月)、难以临床使用的状况。该项技术及产品具有无创、无放射性风险、只需吹气、8分钟即可出结果的绝对优势。可应用于对溶血程度的定量诊断及溶血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疗效判断以及用作为长期用药的剂量控制指标,溶血相关疾病及不典型溶血状态的早期预警,完善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孤立性高胆红素血症鉴别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预测及复发预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受红细胞寿命影响的校正,肿瘤药物治疗和放化疗效果的无创判断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两次创新创业成功后,凭借着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马永健依然走在创业的路上,不断研发新的呼气诊断产品。作为创业先行者,马永健的感悟是作为高校科技创业者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科技创业者心中社会效益应与经济效益并重。其次,创新创业项目要力求原创、持续创新,只有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高校科技创业者在选项目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可依据自身优势来选切入点。着眼宏观,勇敢迈出第一步,把有用的东西做好。又次,创业重要的是能“活下去”。要掌握充分的资源以应对创业路上的各种未知,聚焦在一件事上,明白慢即是快,不可贪心。最后,心态要好,不抱怨,乐分享。发展中遇到问题,发展中解决问题。懂得分享精神和利益,才能凝聚人才。

回顾二十多年孜孜不倦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马永健认为学校鼓励创新的氛围、宽松包容的环境,对他能走上高校科技创业者之路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初,学校在评估其科研成果后,认为该项成果不仅实现理论创新,而且具有转化成科技产品、创造社会效益的现实可能性,因此批准了他从事科技成果的转换和离岗创业,并联系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支持。其后学校设立专门的成果转化机构——技术转化中心,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办法》,明确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赋予其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极大激发了大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技术转化中心定期举办“深趋势”产学研项目对接活动,为成果研发人员、企业、投资者搭建沟通联系的平台和渠道,帮助他和更多的师生创业项目走向市场。

(技术转化中心  供稿  作者:司雯、周延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