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主办的建筑当代中国(RIBA China Architects: Building ContemporaryChina)展览在伦敦波特兰广场66号的RIBA总部拉开帷幕。展览通过模型、视频和图纸等形式,展示了11位中国知名建筑师的33件作品,呈现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多元面貌。同期,RIBA联合剑桥大学英中设计论坛及学术周开幕论坛活动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莫勒研究院顺利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民受邀参加该系列学术活动,向英国及世界建筑师同行介绍他最新的设计及学术成果。
建筑当代中国(RIBA China Architects: Building Contemporary China)展览开幕当日,RIBA首席执行官Dr Valerie Vaughan-Dick在致辞中提到,通过本次展览,参观者能够领略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建筑实践,展览将促进中英两国建筑师进行深入交流。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李立言表示,包括本次展览在内的一系列交流活动能让大家看到中国建筑多元而丰富的面貌,同时也有助于中英建筑界之间开展更多合作。英国文化协会建筑设计与时尚总监Sevra Davis说,展览反映出中国建筑师对当今挑战的思考,参展作品的美感和质感深深打动了她。
孟建民院士作为中国建筑师代表作致辞,他表示本次活动是中英建筑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次参展的建筑师和作品,是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缩影。我们的建筑师不仅拥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作品证明了建筑对人们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力量。我们非常荣幸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聚集在一起,分享我们的理念、思想与愿景。
孟建民院士在本次展览中展示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南京江北市民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三件代表作品,诠释了他近10年对“本原设计”理论的深入思考与创作实践。
10月2日,RIBA联合剑桥大学英中设计论坛及学术周开幕论坛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莫勒研究院(Moller Institute,Churchill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功举办,论坛活动围绕“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和“地域文化与城市更新”两个主题展开,由剑桥大学卡莱尔学院院长Alan Short教授、剑桥大学建筑系终身教授及达尔文学院院士François Penz教授担任主持人。孟建民院士作为本次学术周的嘉宾之一,受邀发表《人与建筑的异化》专题演讲。《人与建筑的异化》是孟院士及其深圳大学学术团队出版的理论专著。
孟建民院士以利用技术增强自身的未来新人类为畅想的起点,描绘了一幅未来技术条件下人与建筑的交互场景,进而引出新时代背景下他对建筑未来性的思考与预判。他希望能够传递一种积极主动的未来观念,以乐观的立场引导当下的工作以塑造积极的未来,避免单一维度、安于眼下、慑于问题、回避机遇的被动心态。
他认为,思考未来建筑的发展需要回到建筑最根本的功能性定义,不仅要探讨人的变化,还需要思考全尺度环境的变迁。他为大家分享了一种带有未来视野的专业观念,未来建筑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对当前梁柱墙与声光热的有限关注,更应当涵盖虚拟与实体多重维度的泛化学科视域。
参展作品介绍:
01
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
Yushu Memorial of Earthquake Ruins
▲ 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展出模型
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之后,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建设部为玉树重建组织了一次建筑师集群设计,孟建民参加并创作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
“从第一次去藏区考察到2013年近三年的时间,这个成本低规模小却又意义重大的项目顺利落成,最让我满意的是,纪念馆成了当地藏民日常祈福的场所,这也是我以‘人’为核心,倡导本原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孟建民
02
南京江北市民中心
Nanjing Jiangbei Civic Center
▲ 南京江北市民中心展出模型
项目设计灵感来源于“缓缓开启的宝盒”,整体体量由两个直径104m、高16m 的巨型“圆盒”组合而成,两盒相叠后缓缓开启,塑造出鲜明的城市意象及开放的城市空间。
从实际需求及使用效率出发,在下层“圆盒”中设置公共服务、市民活动、科普教育等功能,并与业主方一起对原设计任务书做出适当修正:增加了艺术展示、演艺培训、儿童科普、创意空间等更加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功能,使其成为真正满足市民活动的功能集群。
03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The University of HK-SZ Hospital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展出模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一座生态型医院,是“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最大规模公立医院,也是首家深港合作的公立医院,被誉为“中国最美医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带领团队,与美国TRO建筑设计公司合作设计。
作为交通主轴,一条宽约28米的“医院街”串联了门诊医技各个医疗单元,同时承担交通主轴任务,患者可以方便地到达每个科室。为了使人们出入医院更为便捷,项目采用了一种立体交通接驳方式,利用下沉空间,公共交通可以直接抵达医院大堂,极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供稿: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