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我校在汇元楼201会议室举行聘任仪式:聘任刘洪一教授为“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授予胡经之教授“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称号。校长李清泉颁授聘书和荣誉证书,党委副书记范志刚宣读文件,副校长徐晨主持仪式。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是中国高校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3〕1号),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相关要求而自主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岗位和荣誉,有“文科院士”之称。该《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近年来,四川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出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评选管理办法并设立相关岗位。
今年9月,深圳大学出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管理办法(试行)》,并启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的推荐遴选工作。
据悉,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遴选一般参照院士评选办法实行提名推荐制,对被推荐人在学术贡献、资历条件、业绩成就等方面有极为严格的条件要求和评审程序。深圳大学借鉴采用了国内高校最严格的评选标准和评审程序,候选人不仅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原创性、开拓性的重大贡献,还必须符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0年以上、获评教授20年以上、在深圳大学服务10年以上、已受聘二级教授且在岗在聘等资历条件,并同时具备重要学科平台建设、重大国家级课题研究、国家级奖励、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以上学术职务、国家级荣誉称号等多项硬性业绩条件。已退休的文科教授,符合资深教授资格条件者,可被推荐为“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
深圳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和荣誉资深教授,经严格遴选评审,均完全达到或较大超出相关条件要求。由国内著名高校文科资深教授(包括多名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组成的评审专家及参与文件制定的相关专家普遍认为,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遴选评审要求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评审中属标准最高、程序最严之列;深圳大学开展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遴选工作,标志着深圳大学真正开始向一流综合性大学迈进。
深圳建市40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人才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作为深圳唯一一所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一直担当深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此番推出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政策,不仅是深圳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对确立深圳在全国人文社科研究版图中的崛起地位,对进一步完善深圳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填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高层次人才缺项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我校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将发奋努力,为建设“人文湾区”,为树立“城市文明典范”,为把深圳建设成为全球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和全球标杆城市而贡献力量。
颁授聘书和荣誉证书后,刘洪一和胡经之发表了感言。他们表示,深圳大学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评聘制度,是深圳大学推动“双一流”建设、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是名号,更是责任。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全球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和世界标杆城市的伟业中,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将担负重要使命。
李清泉代表学校对首批获聘的两位文科资深教授表示祝贺,对两位教授为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李清泉认为,文科资深教授聘任是我校乃至深圳市人文社科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学校的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我校文科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学校高水平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制定和实施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制度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李清泉对学校未来的文科建设提出努力方向:一是坚持组大团队、搭大平台,持续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二是努力拿大项目、出大成果,持续提升我校影响力和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能力;三是坚持内涵发展、质量优先,为学校的文科建设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深大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简介
刘洪一,深圳大学首位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两个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深圳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方向带头人,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并获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荣誉博士,中国高教学会30年30位有重要理论贡献学者。刘洪一是中国犹太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犹太精神》《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研究》《犹太文化要义》《圣经叙事研究》等系列原创性、开拓性论著,为中国犹太学的创建做出重要贡献;《两界书》文化哲学系列著作,突破历史、神话、宗教、哲学、文学等学科范式,创设文明融通的中国话语体系及其世界表达,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基础,被誉为“新时代的新经典”,已译介为英、日文国际发行,饶宗颐、汪德迈、成中英等世界知名学者给予高度评价。
胡经之,深圳大学首位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系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文艺美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学学会会长、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学会主席。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在文学批评、文学基本理论等领域发表大量学术论文。1980年提出发展文艺美学新学科,尔后致力于文艺美学学科建设,出版《文艺美学》等系列著作。1984年与汤一介、乐黛云共同参与深圳大学人文学科建设,先后担任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国际文化系主任、特区文化研究所所长,也是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的主要创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