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我校召开。出席大会的主要领导、专家有:教育部科技司副巡视员明炬、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深圳市教育局副巡视员赖群阳、南山区练聪副区长、福田区教育局文渊副局长等;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组成单位成员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副校长徐晨、杜彦良院士,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卫炳江、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寿兵、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赵有明、广深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绍水、广州大学副校长周云、中山大学校长助理邰忠智、英国伯明翰大学铁路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罗伯特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中心倪一清主任,以及澳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英国伦敦理工学院等中心成员单位。此外参加成立大会的还有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任张晓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连宝、三〇四所副所长张军峰和副处长徐克,以及40余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会议由徐晨主持。
2017年7月国家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框架协议,协议中提出中央支持粤港澳三地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大湾区的建设首先要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有效衔接,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现代交通体系。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对科学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实际需求,深圳大学成立了深圳市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还与深圳市地铁集团友好合作,这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大会是深圳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牵头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优势单位以及国际著明院校合作的。

明炬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发展的新事件。他代表教育部科技司对联盟的成立提出三点建议:在服务需求中促协同;人才培养中求创新;在协同机制上找突破。

邢锋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国家战略,广东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应抓住这重大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杜彦良院士发起,并联合各大高校主动适应新形势,倡导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并开展有关研究,这对建设一体化的大湾区轨道交通体系,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邢锋希望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中心成员各单位在开发中进行协同创新,积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合作,同时以中心为依托,加强三地院校科研合作、成果转化。

李清泉表示,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协同创新中心的单位既包括湾区内单位也包括湾区外单位,既有科研单位也有高校,成员单位多元化预示着合作是在一个多元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他相信协同创新未来一定可以在科技发展,人才培养方面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杜彦良院士介绍道,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跃度最强的区,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在这种形式背景下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就是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聚集国家有创新力的高校、科研院所、核心企业的优势作用,结合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带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集网络化、智慧化、标准化、安全、快捷、绿色、低碳、美丽智慧的现代交通体系网。

与会代表们积极发言,表示将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会上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的揭牌仪式和签约仪式。最后各级领导和协同单位代表合影留念。

(宣传部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