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来我校讲学
4月3日,在文科楼1100会议室,著名学者、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先生为文学院师生做了“从学《诗》说起”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郭杰主持。
夏老先生首先从自己坎坷而独特的人生经历谈起。他给予在座师生谆谆教诲,指导作为老师教什么研究什么;对于如何治学研究,夏老先生谈了自己的心得,要化整为零、聚杂成丘。他还鼓励后辈们不要自卑、不要自大,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推进认识,对中华文化传承尽到自己的责任。
夏老先生今年已经84岁高龄,不用讲稿,思维仍然十分清晰活跃。讲座以座谈会的形式轻松展开,他不仅讲了治学思想,还讲述了自己传奇般的政治、革命生涯及理想追求。讲座结束时,他应大家的请求回忆了当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及艾青等一些中国现当代文人的事迹。他的讲座深深感动与启发了在座师生,大家报给夏先生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相关链接:
夏传才,194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我国40年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历任晋察冀边区民政处、军区民运部干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天津师范学院讲师,河北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河北师范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名誉理事,教授。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诗经研究史概要》、《诗经语言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名篇选读》(上、下册,大学教材)等。
(宣传部)
著名学者杨义受聘深圳大学客座教授

4月2日下午,著名学者杨义先生受聘深圳大学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在深圳大学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教授向杨义先生颁发了聘书,聘任仪式由文学院院长郭杰教授主持。
章必功校长对杨义先生接受深圳大学客座教授表示赞赏和感谢,并表示,深圳大学的学科发展离不开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今后将继续吸纳博学鸿儒,使深圳大学学科更上一层楼。郭杰院长高度肯定杨义先生的学术成就,希望杨义先生一如既往支持文学院学科发展。
仪式结束后,杨义教授在文文学院会议室举行题为《学术研究的五个途径》的学术演讲。文学院老师以及研究生、本科生济济一堂,聆听了杨义先生精彩的有关治学门径的学术讲座。
杨义教授首先强调治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掌握治学方法,方可点石成金,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杨义教授结合古今通才鸿儒的例子以及学术个案,详细介绍治学五门径――眼学、耳学、手学、脚学、心学,对这五种治学方法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最后,杨义教授倡导五种治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指出只有把五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突破原有的学术视野、方法和学术格局,在立体中把握和审视研究对象,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
会后,杨义教授将其所著《中国古典文学图志》赠送给文学院。
相关链接:
杨义教授,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学组首席专家。 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下册)、《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叙事学》、《楚辞诗学》、《李杜诗学》、《京派海派综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中国古典文学图志》、以及十册《杨义文存》等三十余种。曾获多次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曾讲学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日本、法国、韩国诸名校。
(文学院 供稿)
国际知名法学专家杨诚受聘我校特约教授并举行学术讲座
4月2日下午,国际知名法学专家杨诚教授受聘我校特约教授的聘任仪式在科技楼二号报告厅举行。校长章必功、法学院院长叶兴平,以及法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共二百多人出席仪式。章必功致辞并向杨诚教授颁发聘任证书。

章必功在致辞中说,杨教授是闫小培副市长在北京开会时请来的专家,他对闫副市长请来的贵宾表示热烈欢迎。章必功说,希望深圳大学的教师队伍国际化成分越来越高,有一个五颜六色的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杨教授受聘我校特约教授,对我校的长远发展有帮助,今后我们还将聘任更多的国际知名学者来深大做客座教授。

随后,杨教授为在座的师生作了题为《司法腐败及其对策研究的国际视野》的学术报告。杨教授在讲座中讲述了国际司法腐败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司法腐败的原因,并结合中国司法的实际指出,要预防司法腐败,保障司法独立是最重要的措施,此外还要保障法官职业化、法官终身制,要建立法官问责制,同时要加强司法制度的社会舆论监督。讲座结束后,杨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
相关链接:
杨诚教授,2008年第11届全国政协海外代表、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讲座教授、博导;曾任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新中国首位赴英国剑桥大学法学类访问学者;加拿大犯罪学博士;2006年被英文主流报纸《温哥华太阳报》评为“最具有影响力的百位加拿大华人”之一;多年来,接受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星岛日报、亚洲周刊等中外媒体的专访和报道,是中加两国法律界和民众熟悉的知名学者。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