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要闻

深大要闻

深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大要闻 > 正文

李清泉任深圳大学校长

2012-07-14 00:00 浏览:

7月13日,我校召开干部大会。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辉,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景李虎,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戴北方,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我校校领导、各教学、教辅单位班子成员和管理部门正、副职负责人,教授(正高级技术人员),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市委委员、基层组织负责人及侨联、台联负责人共300余人出席大会。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江潭瑜主持。


会上,张辉、戴北方分别代表广东省、深圳市宣布决定,任命李清泉为深圳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章必功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对深大校长的选配,广东省、深圳市高度重视。深圳市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市主要领导多次批示,通过拓宽视野,广纳贤才,多方推荐,经过综合比较,慎重研究,市委7月5日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建议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清泉接替章必功担任深大校长,并上报省委审批。日前,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此次人事任免。
张辉代表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了深圳大学多年来的办学与改革成果,以及老校长章必功为深大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对章必功表示深深敬意与衷心感谢。他寄望深大新一届领导班子加强班子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大局、科学发展、聚才育人、管理创新、拒腐防变能力,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聚集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与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努力把深大建设成为一所立足深圳,面向国际,特色鲜明,影响显著的高水平大学。
戴北方指出,深大创办以来为深圳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老校长章必功在任期间,探索大众化教育下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质量导向的科研改革等创新举措,向创建高水平大学迈出重要而坚实的一步。面对未来,深圳大学重任在肩。今后市委市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深大的经费投入和扶持力度。希望李清泉借鉴在武大积累的经验,以新的思维和机制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振兴科学研究;希望深大广大教职员工始终把创新作为深大改革发展的灵魂,广泛吸取世界先进大学的教学管理经验,努力提升深大的国际水准。


江潭瑜代表深大坚决拥护省委和市委的决定,向章必功校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对李清泉校长表示诚挚的欢迎。江潭瑜说,与章必功校长共事七年,心情愉快,工作顺畅,互相信任,互相补台,在工作中增加了友谊,带好了班子,推动了改革和发展。七年来,深大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办学声誉有较大提升,改革探索大胆推进,全校上下干劲十足,各项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江潭瑜表示,李清泉校长是“60后”,来自部属重点院校,有成就有魄力,长期担任高校领导工作,具有丰富的治学治校经验。他将与李清泉同志合作好、配合好、互补好,不懈怠、不折腾、不推诿,共同带领班子和全校师生,努力把深圳大学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


章必功衷心感谢28年来大家对他担任深大教师及其他工作期间给予的关心和爱护,衷心感谢18年来大家对他担任深圳大学校级领导职务期间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衷心感谢2005年担任校长以来大家对他的支持与厚爱。感谢深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对他工作的支持,感谢师生员工对学校推行各项改革政策的理解。章必功表示,“我深深眷恋这片美丽的校园”,看到深大成为学生喜欢、老师满意、员工自豪、社会尊敬的大学,感到非常骄傲。章必功对李清泉同志担任深大新校长致以良好的祝愿,希望深圳大学越办越好。


李清泉表示,从武大到深大,从一个美丽的校园来到另外一个美丽的校园,感到十分荣幸。高兴的同时也深感责任和压力。他将尽快进入角色,了解深大、融入深大、发展深大,做到敏于行,慎于言。尽心尽力尽责地履行校长职责,坚持追求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做研究的精神做管理,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科学分析,坚持民主决策。请各位同事对他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共同努力把深大建设成为具有活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现代化大学,一个深圳市民和广大校友为之骄傲的大学,一个全校师生满意的大学。
(宣传部)

【李清泉校长简历】
安徽天长人,1965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工学博士,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6月参加工作。2000年1月至2000年8月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2003年11月至2009年6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09年6月任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常委(正厅级)。1996年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0年6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专家组成员,《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编委,中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创会主席,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二届“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湖北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武汉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40名。主持完成了863计划项目“空间信息移动用户服务系统”,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空间信息移动服务关键技术”、“城市交通系统的时空模型与可视化方法”以及横向科技合作项目等二十余项。主持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D-1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车载多传感器集成智能路面检测系统”以及车载导航软、硬件系统,并且实现产业化。结合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三大检索40余篇,累计引用超过1200次),出版专著5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教育部一等奖(第一名)等科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