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深圳大学2024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会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习辅导会、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和《干部素养与能力提升》首场专题讲座在粤海校区国际会议厅召开。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在家校领导以及全体中层正职、主持工作副职和党员群众代表参加会议。党委副书记吴报水主持会议。

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会议上,李清泉对2024年度选人用人工作进行通报。他表示,过去一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紧密围绕“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遵循“聚焦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优化选人使用路径,提升选人用人水平,深化日常监督管理,健全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学校坚持选优配强,探索识人选人新路径,推进选人用人提质增效;坚持铸魂赋能,打造干事创业新引擎,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李清泉指出,下一步要继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持续发力。2025年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规划的谋定之年,也是学校冲刺入选“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平津战役”之年。学校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习辅导会上,李清泉对怎么学、怎么查、怎么改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中层干部要以“三个带头”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带头学深悟透,筑牢思想根基。要抓深抓实自身学习,以上率下带动全员学习,学以致用,入脑入心入行。二是带头查摆问题,坚持刀刃向内。要树牢“我要查”的政治自觉,破除“无病自安”的侥幸心理;要明确“怎么查”的方法路径,开门纳谏找准问题症结;要聚焦“查什么”靶向发力,深挖警示教育的镜鉴作用。三是带头动真碰硬,标本兼治护航发展。要“清单化”抓整改,绝不能纸面整改;要“闭环化”建机制,绝不能边改边犯;要“常态化”促发展,绝不能因噎废食。李清泉强调,此次学习教育要求学查改一体推进,学是基础,查是关键,改是目标。领导干部要带头扛起责任,主动作为,突出实干,让师生看到学习教育带来的真变化,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
在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吴报水作开班动员讲话。他表示,此次培训是学校党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也是查摆问题、补齐短板、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城市发展的具体需要。吴报水要求参训干部要以“归零心态”投入学习,当好求知若渴的“好学生”;以“问题导向”驱动转化,练就知行合一的“真本领”;以“深大精神”引领突破,塑造深大干部的“精气神”;以担当作为彰显成效,做勤学善思的表率,把培训收获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实效。
据悉,此次培训班紧扣学校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需求,设置了党性修养与担当精神、干部素养与能力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思维与战略发展、科学决策与组织管理、依法治校、群众工作与应急处突、文化宣传与网络舆情应对、数字与信息化能力提升等专题模块,以主题讲座、经验分享、模拟演练和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分期推进。
李清泉以《干部素养与能力提升》为题,为培训班作首场专题讲座。他饱含对深圳大学发展的深切寄望,结合多年办学治校经验和切身感受,分享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学校建设发展的真知灼见。
谈及干部队伍培训建设的背景和现况,李清泉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之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深圳大学正值冲刺“双一流”的“平津战役”之年,身处机遇与挑战交织的转型关口。要想突破中等发展陷阱与地方高校的发展瓶颈,扛起“标杆大学”引领创新的时代使命,践行“特区大学”破题攻坚的担当本色,国家战略和学校需求的“能力考卷”就是干部成长的“必答题”。干部们必须不断加强自我提升,从“跟跑学习”向“引领创新”跨越。
李清泉结合自身在高校干部岗位上的丰富实践与深刻感悟,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要求,赢得了干部们的广泛认同与强烈共鸣。他指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提升政治素养,切实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入脑入心的理论学习增强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工作中要坚决防范和反对“小圈子”“一言堂”现象,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共同营造团结协作、务实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
“没有目标的指标没有意义。”李清泉认为,战略思维是干部最重要的能力体现。战略思维是定领导干部观大事、谋大局、定方向的精神罗盘,是破解复杂矛盾、引领改革突围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大学有大学自身的规律。”“历史经验证明,深大的创新发展要走自己的路。”他指出,准确把握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是提升战略思维的重要基础。干部们要增强主观能动性,善于从历史规律和全球局势中学习全局谋划思维,在以改革为主要发展路径的,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体系之下开展前瞻性的思考,做好高校服务。
李清泉表示,管理能力是干部最基础的工作本领。“在帆船比赛里,要有一些不平衡,形成向前的动力,船才会前行。角度小了,船开不起来;角度大了,船又会翻。管理也是如此。”他结合“帆船理论”指出,中层干部既是学校党委决策的执行者,又是基层治理的指挥者,肩负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整合资源、激发动能的使命。在管理中,中层干部要以增量改革为抓手,顺势而为优化运行机制;要构建开放包容的决策机制,将科研思维融入管理实践,以深度调研破除经验定式,用前瞻视角探索创新路径,重点聚焦关键领域改革攻坚,以点带面激活系统性突破。
“权力是把双刃剑,我们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李清泉指出,党风廉政是干部最根本的安全保障。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保障学校事业健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中层领导干部要强化纪律意识、廉政意识,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他强调,要扎实推进合规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建设内控机制,强化考核监督,“一定要守住底线,当领导干部绝对不能讲义气、讲面子,要耐得住寂寞,要享受孤独。”
“坚持来自热爱,思路来自学习,能力来自经验,预见来自认知,成绩来自担当,合作来自包容。”李清泉说,“干部队伍的胸怀、眼界、能力和水平,决定着深圳大学的发展和未来。”他希望干部们奋发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修养和管理能力,在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征程中交出无愧于党委信任、师生期待的答卷。
(党委宣传部 记者 潘思华 陈雨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