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要闻

深大要闻

深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大要闻 > 正文

饶宗颐讲坛第一讲:一带一路的回顾和展望

2017-06-05 00:00 浏览:

6月2日下午,“饶宗颐讲坛”第一讲在我校图书馆南馆报告厅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为荔园师生带来了题为“一带一路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解读了一带一路的过去与未来发展。我校党委书记刘洪一、副校长徐晨等聆听了讲座。

徐晨副校长简要介绍了“饶宗颐讲坛”的宗旨。“饶宗颐讲坛”是我校最高层次的人文艺术讲坛,旨在“启迪史哲之智,领略文艺之美”,将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传道解惑,分享新知,追索先哲思想,领略艺术魅力,推动学术研究,弘扬人文精神。

刘洪一书记介绍了饶宗颐的学术成就及其与深大的深厚学术渊源和感情。学术圈素有“南饶北季”之说,饶老学术囊括了诸多领域,早在1984年就担任了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的学术顾问,后来受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2016年12月,深圳大学成立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饶老又担任了名誉院长和学术顾问。他说,“我们要研究饶宗颐的学术成就,将饶宗颐精神传承下来,发扬核心价值观,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只有文化走出去才是真的走出去,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他希望“饶宗颐讲坛“能够成为深圳大学永久传承的人文讲坛,成为深圳大学的学术品牌,贯彻启迪史哲之智,领略文艺之美的宗旨。

李焯芬高度评价了饶宗颐的学术成就和设立饶宗颐讲坛的重要意义。他说,目前西方文明已经遇到了现代性的诸多挑战,21世纪我们要从东方人文精神价值中汲取营养,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取得平衡,他希望在饶老的带领下,深圳大学和香港大学能够共同合作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讲座中,李焯芬教授通过回顾了海陆两条丝路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历程,以近年来在中国西北古代丝路沿线发现的古文物、史料向在场听众介绍了中国作为海陆丝路发源地,在古代、近代世界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谈到一带一路,李焯芬认为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在桥梁、公路、高铁、水利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前于欧美国家。他指出当前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策略,将是一次基建带动可达百年的发展机遇。

李焯芬教授通过大量图文、考古发现等学术资料概述了海陆两条丝路对古代亚欧商路、人类迁徙及地缘政治格局、航海技术、各民族文化交融、宗教传播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和意义。李焯芬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国际化的视角为深大师生解读了“一带一路”这一热点问题,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