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宣传部主办

饶宗颐讲坛第二讲: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讲饶宗颐先生的中国文学研究法

发布时间:2017-06-14

  6月13日下午,“饶宗颐讲坛”第二讲在人文学院1100会议室开讲。教育部“**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吴承学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饶宗颐先生的中国文学研究法”的讲座,文学院师生聆听了讲座。
  我校社会科学部主任田启波教授简要介绍了饶宗颐讲坛及吴承学教授。“饶宗颐讲坛”是我校最高层次的人文社会科学讲坛。饶宗颐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以其为讲坛名,源于他与我校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吴承学教授作为教育部 “**学者”,中山大学“逸仙学者”,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主持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享有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荣誉。

  吴承学首先祝贺了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他高度评价饶宗颐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术界的标志性人物,可谓超越时空、跨越学科的当今中国第一人。谈到饶宗颐治学成功的原因,他指出一是天命,二是率性。天命即指饶宗颐的治学恰逢天时、地利、人和。率性则指饶宗颐任其自然,从自身兴趣出发,遵循学术的本来面貌进行研究。
  吴承学详细解读了饶宗颐的中国文学研究方法。他谈到,饶宗颐的治学特点是“以治史之学”治文学及重视文本之学。吴承学认为,饶宗颐的学术姿态和境界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有时空意识和哲理之思。吴承学以“拖泥带水”形象地比喻饶宗颐治学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贯通古今中西。他评价饶宗颐为学术研究的“千手千眼菩萨”,即具有各种治学手段和各种独到眼光。吴承学还谈到,饶宗颐的学术研究具有灵性、大气魄和大格局,拥有极强的学科意识,敢为天下先。他认为饶宗颐除了“博”、“专”的境界外,有其独有境界——“通”,这种融会贯通是一种眼光、一种方法、一种本事和一种境界。他称赞饶宗颐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学术通人。
  吴承学教授的演讲深入浅出,以生动的比喻、严密的论述和翔实的例证对饶宗颐的中国文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全方位解析,并融入了他的独特思考与治学感受,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在师生交流环节,吴承学教授就饶宗颐与钱学森的研究特点比较、家庭对饶宗颐的影响、如何以“治史之学”研究文学等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