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深圳大学2024年新生开学典礼在粤海校区和丽湖校区同时举行。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孟建民,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月兴,副校长李永华、汪永成、张晓红出席典礼。各学院(部)、各机关、教研教辅单位负责人、教师代表、校友嘉宾等近万人参加典礼。李永华、汪永成分别主持了典礼。
本科生源范围覆盖全国 本硕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张晓红介绍2024级新生情况。今年,荔园迎来了13717名2024级新生,其中本科生7470人,研究生5942人(含硕士研究生5541人、博士研究生401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67个国家的国际学生305人。
今年,深圳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侨招收本科新生,实现本科招生全覆盖。整体生源质量稳中有升,各省录取分数线平均超过57.5%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比提升约1.5个百分点,广东省物理类专业组最低分数线稳居省内本土高校第三位,历史类专业组最低分数线提升至第四位。深圳大学积极对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载体,高考统招新增4个“院士班”,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并启动首届校内2次选拔招生,优化卓越班和特色实验班培养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学开内地高校之先河,率先在香港本土举办首个本科学院。香港学院2024年首批招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新生95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领域双向奔赴、融合发展的大事件。
今年深圳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来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生源占71%,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及本校生源占37%,录取推免生总数1077人,创历史新高。新生中不乏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毕业生。
此外,一批此前应征入伍的在校大学生也褪去戎装,重返荔园续梦前行。开学典礼上,李清泉为十名退伍大学生颁奖,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校长毛军发寄语新生:铭记历史、改革创新、追求一流、志在四方
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有个特殊的环节——深大师生代表共同演唱歌曲《松花江上》,提醒同学们铭记历史、自强不息。“93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开始了14年抗战。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毛军发在致辞中说,学校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开学典礼,希望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
“你们从祖国四面八方、从世界许多国家,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来到以深圳这座城市命名的大学——深圳大学,注定有了不一样的开始,更会有不一样的未来。我要代表近40万深大人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点赞!”毛军发代表学校向新生赋予三份特殊责任。
第一份特殊责任是改革创新。毛军发说,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与“魂”,深圳大学见证和参与了深圳的伟大创业和伟大奇迹,建校41年来率先实行多项制度改革,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第一”。他勉励新生“从入学伊始就要确立改革创新的信念追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迷信、不盲从、只求新”,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人生的至理箴言,担当起深大人与生俱来的使命与责任。
第二份责任是追求一流。“一流大学是一流城市的名片,一流城市是一流大学的土壤,”毛军发说,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的长子,深圳大学有责任,也有信心、有能力,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他鼓励新生,要在学习、工作、情操乃至娱乐都追求一流,“只有你们成为了一流人才,深圳大学才会成为一流大学。”
第三份责任是志在四方。毛军发指出,过去41年,深圳大学绝大多数毕业生扎根深圳,建设特区,深沉回馈了滋养自己的热土。他希望新生们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更纵深的领域发现和成就更优秀的自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分享在新疆独库公路自驾时看到的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标语——“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激励新生把握时代机遇,乘风用力飞翔!
师生代表:要承担使命、读书创新、追逐梦想
开学典礼上,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丽炜,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刘宏涛分别作为粤海校区、丽湖校区教师代表发言。
“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同学们要努力依托深大沃土,成长为一棵可堪重任的参天大树,在梦开始的地方乘风踏浪、扬帆远航。”刘丽炜勉励新生们要多爱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用积极的态度追求梦想,“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沉淀、去争辩、去质疑,主动探索知识奥秘,抵达繁花似锦的彼岸。”
“我非常羡慕你们正处于青春的进行时。”刘宏涛希望同学们能够享受自由,多做尝试,做到“努力与坚持”,“希望同学们能借助深大这个平台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期待同学们让深大成为更好的学校。”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2024级本科生谢俊豪、经济学院2024级研究生新生陈绮淳分别作为粤海校区和丽湖校区新生代表发言。
谢俊豪从自身感悟出发,号召新生们要寻找自我航向、勇于创新、主动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陈绮淳分享自己在本科阶段的所感所悟,认为读书和创新是大学的两门“核心课”,倡导同学们不仅要以学为本,更要以知促行,以行践知,追求卓越。
校友代表分享“深大故事” 勉励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敢于追梦
大学生活怎么过?作为“过来人”的校友们最有发言权。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13级校友、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优青房国豪,经济学院2007级校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优青刘烁分别作为粤海校区、丽湖校区校友代表发言,分享了他们的深大故事。
“从梦开始的地方启航,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奋斗。” 房国豪说,学成后回到母校任教是自己入读深大第一天就深藏于心的梦想。他回顾自己从入读深大到英国博士毕业后回到母校工作的历程,勉励新生们在深大这个放飞梦想、追逐梦想、承载梦想的地方,做到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要离开舒适区,踏入未知的世界,在大学里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选择权,但同时也伴随着责任与挑战,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次尝试都向梦想迈进了一步。”他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科研中保持对科研的热爱和好奇心,保持勇敢追梦圆梦的心态,保持不畏困难的勇气、毅力和耐心,保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的乐观心态。
“你们选择的,是一所卓越的学府。这份选择的智慧,或许已在各种官方数据和介绍中得到验证。但我想,你们很可能还没完全领略到的是,这更是一所日新月异、不断超越的学府。”刘烁讲述自己从彷徨犹疑到坚定选择深大的心路历程。他说,深大给予了他无与伦比的自由和丰富的资源,让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这个世界;令他遇到了许多敬重的师长,鼓励和引导他找到了自己毕生的志业和热爱。虽然世界日新月异,但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因为对未来的焦虑,错过了那些只属于大学的美好和纯粹”,而是要“稍微放慢脚步,尽量地去享受这段独特的旅程”。“不妨将自己与老师、同学、乃至整个社会的即时互动,视作一场更高维度的长期重复博弈中的一局。”刘烁说,那些看似不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的、乃至非理性的选择——比如合作、探索,以及为他人和集体付出的行为——往往会比一味追求“最优策略”能带来更高的长期收益。他真诚地鼓励新生们“尝试以从容、非功利的心态去经历这一切”,或许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目标,彼时,荔园的一草一木都将化作追梦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党委宣传部 记者 杨滢澜 张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