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宣传部主办

“深大讲坛”第八十九讲:“按腔填词”与“按谱填词”——明代词谱的产生过程与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28

3月27日上午,“深大讲坛”第八十九讲在图书馆北馆二楼会议室开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惠国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按腔填词’与‘按谱填词’——明代词谱的产生过程与意义”的学术讲座。

IMG_3614.JPG

朱惠国教授讲授明代词谱的源流之前,先带领在场师生追溯了宋代词谱是否存在这一学术难题。朱教授在讲解过程中援引大量珍贵的古典文献,列出条条实证,最终得出宋代存在词谱,但无平仄谱这一新颖且重要的学术结论。

IMG_3626.JPG

在讲述明代词谱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时,朱教授按著书的时间先后顺序向在场师生详细介绍并剖析了《词学筌蹄序》《诗余图谱》两部词学名著。朱教授称,《词学筌蹄序》成书较早,存在平仄缺少弹性,常用词调遗漏较多等缺点。《诗余图谱》成书稍晚,却颇具研究价值。该书逐字注明每个字的平仄情况,并首创了小令,中调和长调这一在词学研究史上举足轻重的词调编排方式。而词学研究中闻名遐迩的“豪放”“婉约”两派之分,同样开创于《诗余图谱》。朱教授承认《诗余图谱》的非凡价值,但也客观地指出,由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该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谱式符号不完善,有句无读,文献基础薄弱,词调格律体认不切。

讲座最后,朱教授针对明代词谱在词谱史上和词学史上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明代词谱标志着格律谱的正式形成,词的创作从此开启依谱填词的时代;明代词谱降低了词的创作门槛,客观上繁荣了词的创作;明代词谱标志着词的创作正式脱离音乐性,而文学性特征得以加强。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