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宣传部主办

“饶宗颐讲坛”第十讲:文化及价值可持续性的重建:儒学与犹教

发布时间:2018-01-19

1月18日下午,“深大讲坛”第八十六讲暨“饶宗颐讲坛”第十讲在国际会议厅D厅举行。现代新儒派代表人物、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文化及价值可持续性的重建:儒学与犹教”的讲座。

DSU_7839.JPG

成中英教授是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世界著名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终身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1974)、国际易经学会(1985)、国际儒学联合会(1993)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创立者与首倡者,当代中国管理哲学的开创者,英文《中国哲学季刊》(1973)的创立者和主编,长年致力于在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哲学,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

成中英主要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儒学观点。他从文化传统谈起。一种文化传统包含一套核心价值观,这套核心价值观由一群人实践,作为一种内在的愿景和行为方式,是人们延续历史的动力和理由。他把传统分为积极的传统、消极的传统、模糊的传统和反传统四种类型。他说我们需要通过赋予文化一个新的意义来解决现实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重建我们的传统。对于今天的儒家思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成中英说,当下我们处在一个有利的时代和世界,我们把儒学作为一种哲学,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或作为经济全球化或全球化的基础。可是儒学也是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在竞争中有积极和消极的力量。成中英提出了儒学重建的必要性和基础。他说某一个传统可能已经死亡,但是一个社会却可以复兴它的现代价值。我们需要这种传统的复兴,即它的现代价值来平衡或改造现代性。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性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和实现的,现代性就像科学一样,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的内容会导致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扩大。他还探讨了现代性中的两个问题,他认为我们必须区分现代化的不同方面,即把现代性带入价值传统的不同方式,反之亦然。

DSU_7862.JPG

成中英特别强调用符号学的方法去诠释文本,这一重要见解接应了Gadamer的对话理解论。“本体诠释学”是同时改进Gadamer对话理解方法论与Peirce符号诠释学的一个重要哲学发展,并具有重大的跨文化与传统意义。其重要性与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方法的三个含义结合为一体,使得诠释的发展与持续成为可能,使主客体可以互动,使诠释有其初始的以及持续的意义来源,同时说明了意义的根源的普遍性,相互诠释成为可能,世界哲学成为可能。

成中英总结道,在对一个古老的传统进行重新分析时,我们需要以效率、一致性和对当前生命形式的参照来解释它,以便使一体化具有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并且我们对传统内容的探究和渴望,将会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变革和进步需要传统的革新和可持续性。

讲座结束后,成中英教授和师生们进行交流。成中英将各种各样的哲学观点都归结到对生命价值的拷问,对社会实践的贡献,为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宣传部)